一、科研机构简介
中国的拉班理论发展历史与现状
在中国,拉班理论的先驱是著名的舞蹈家戴爱莲先生,戴先生在英国师承拉班,1940年代回国,在舞蹈表演创作的同时,戴先生一直致力于舞蹈教育与拉班理论的推广,1950年代曾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以拉班舞谱记录民间舞蹈,后来由于文革的干扰,拉班理论的推广和教育一度终止,1980年代后经戴爱莲先生再度倡导,培养了一批拉班理论研究学者 ,拉班理论在我国舞蹈教育界重新得到重视和应用。
今日对于拉班理论的研究应用,已经不只是简单的用于动作记录,而与教育学、身心学、运动解剖学等领域相交织,是一门人体动作研究的基本方法。目前,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少量高校开设拉班理论相关必修课程。
中心简介
“中国拉班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戴爱莲先生在1985年成立的中国拉班舞谱学术委员会。当时由戴爱莲先生任学术委员会的会长,罗秉钰任秘书长。今天的“中国拉班研究中心”,立足于北京师范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优势,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拉班研究中心是中国高校第一所,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全面研究拉班理论的研究机构。
宗旨和使命
拉班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在拉班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人类动作语言学、舞谱学等学术理论全面深入的研究,促进拉班动作分析与记谱法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和普及,对提高国民素质教育起到更好的实践意义,让中国的舞蹈艺术教育事业真正走向科学化的道路。这将为日后国内研究与普及拉班学术思想、培养拉班“人体动作分析理论及拉班舞谱学”专业研究人才、编写相关课程教材等提供研讨与交流的平台,是舞蹈艺术教育事业道路上的里程碑。
中心将承担拉班思想在中国的研究与普及工作,联合国内外专家,为国内培养拉班“人体动作分析理论及拉班记谱法”专业研究人才。定期举办国际会议,进行拉班理论的学术研讨,不断分析总结人体动作分析在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意义。编写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大纲和系统的舞谱阅读教材,使得高校舞蹈教育科学化。针对非职业舞蹈人群、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将拉班理论对人体动作的分析,空间的认知,以及对身心谐和的训练进行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有效提升国人的身体文化和艺术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经过多年的课程转型与国际接轨,更加意识到拉班思想理论的重要性。建立这样开放的艺术交流平台,旨在汇聚国内外精英,拓宽舞蹈教育事业,为服务更多的舞蹈教育者而努力。
在北京师范大学体系下的中国拉班研究中心,让新一批年轻接班人成长起来,为了把拉班理论,更加系统、科学、完整地服务于中国基础教育、职业舞者训练。
二、主要科研成果及近期研究动向
课程研究
大学
“拉班舞谱及人体动作分析”(北师大舞蹈专业必修)
“拉班动作分析”(北师大舞蹈研究生专业必修)
“动作语言结构分析”(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专业必修)
“舞蹈动作分析”(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专业必修)
“动作语言分析与训练”(普通高校选修)
中小学
“拉班动作教育”
“拉班身心动作教育”
“拉班身体动作游戏”
学前儿童
“创造性舞蹈”
中国拉班研究口述历史工作
2014年-2017年 中心陆续采访了跟随戴爱莲先生的十多位弟子,老专家们也成为中心前行的助力。
举办课程培训活动
2015年7月 拉班记谱法初级研修课程
2015年12月 拉班动作分析大师班
2016年7月 主题舞谱初级研修课程
2017年5月 拉班动作分析课程研修
2017月7月 拉班记谱法教师认证课程
2018年5月 创造性舞蹈教学设计指导课程
2018月12月 拉班动作分析先修课程
2019年4月 拉班动作分析公益交流
2019年10月 舞蹈解剖学应用与运动损伤交流
2019年11月 创造性舞蹈课程研修
2019年12月 拉班动作分析先修课程
2020年7-8月 开卷有益|“舞蹈解剖学”、 “非知不可的舞蹈欣赏原则”读书会
2020年10月 “国庆十一”拉班理论践行者大师讲坛系列课程
2020年12月 开卷有益|舞动治疗读书会系列活动
2021年5月 杏坛公益|拉班记谱法&班尼什舞谱
2021年6月 拉班记谱法一阶课程
2021年8月 创造性舞蹈师资培训先修课程
2021年11-12月 创造性舞蹈师资培训一阶课程
举办会议及交流活动
2014年7月 主办BNU中国拉班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2014年12月 主办第一届中国拉班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
2015年7月 法国拉斐尔·科拉班舞谱交流活动
2015年7月 参加《计算机转化拉班舞谱技术》研讨会
2015年12月 主办中国拉班口述史大会
2017年7月 举办第30届国际拉班舞谱双年会(ICKL)(拉班舞谱理论国际最高级别会议)
2018年6月 拉班经典作品《泰坦》复排交流活动
2020年 4-5月 北师大教育集团小学舞谱网络课程
2020年6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周末讲堂“舞谱与动作分析”
2020年1月 主办拉班理论研习会
近期培训内容:
拉班舞谱、创造性舞蹈、舞动治疗、教育戏剧等
三、科研团队成员构成及简介
唐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硕士导师;BNU中国拉班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拉班动作分析师;ICKL国际拉班舞谱委员会理事;北京市“高参小”舞蹈项目课题组专家;中国儿童中心舞蹈课程顾问。曾获得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金奖;获得北师大“最受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主持过省部级课题,代表作于核心期刊发表。有丰富的舞台表演、教学和研究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治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拉班动作分析。
陈蒨蒨 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大学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舞蹈学系,2004赴京师承著名舞蹈家吕艺生教授,2007年取得北京舞蹈学院文学硕士学位,继而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跟随著名舞蹈理论家欧建平教授学习,2010年取得文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舞蹈史论。著有《用文化舞蹈》《舞蹈管理和制作的理论与实践》《50则不可不知的舞蹈欣赏概念》等书。
王阳文 民族学(少数民族艺术)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学理论出站博士后,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族舞蹈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出版著作《族群·身体·表征——当代白马人的舞蹈言说》,主持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第5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武萌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副教授。曾获韩国学术研究全额奖学金;韩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研究方向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与民族传统舞蹈舞台化再创作研究;舞蹈艺术作品中儒学思想的体现与运用;孔子“佾舞”关联研究。任韩国舞蹈协会-理事,韩国-庆熙大学 舞蹈学院-外聘特讲师,亚洲-International Culture&Arts Forum(ICAF)-秘书长。
孟佳 北师大“高参小”项目舞蹈组教学专家,著作:《舞蹈课程创新的研究方法与实施》《创造性舞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王淼 ICKL国际拉班动作分析委员会会员、拉班动作分析师。持有国际拉班舞谱教师资格认证。从事拉班动作分析、拉班舞谱、创造性舞蹈等教学工作。
四、宣传平台链接
微信公众号:BNU中国拉班研究中心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六、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