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艺术楼

电话:010-58809248

北师大传媒学院官方公众号

音乐系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她的前身可追溯到1915年成立的音乐讲习班和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增设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音乐体育专修科。上个世纪20年代,萧友梅、杨仲子、赵元任、刘天华、李抱忱等在此任教;30年代之后,老志诚、江文也、沈湘、贺绿汀、洪深、钱仁康、张肖虎、蒋风之、张洪岛先后在这里执教,并有外籍教师赫尔瓦特(俄罗斯)、库普克(德国)、法嘎斯(匈牙利)、井上直二(日本)受聘于此。1983年由张肖虎先生主持重建艺术教育系音乐教育专业的工作。音乐教育由此开始逐步壮大,形成了今天音乐专业理论与表演实践相结合、综合音乐教育和教学法理论并行发展的成熟格局。
  近年来,音乐系凭借北京师范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完善的多学科背景,形成了一个多元化教学理念、跨学科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体系,为培养一专多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创造了成熟的环境。目前,音乐系的师资队伍中,教授占比三分之一;博士及博士在读教师占全系教师的半数,他们均来自国际国内著名的专业音乐院校,综合大学音乐艺术院系。殷承宗、于润洋和王耀华等著名音乐家和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东方演艺集团等院团的著名音乐学者和表演艺术家担任音乐系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音乐系以培养高层次从事音乐教学、表演、音乐理论和音乐编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本科学位教学以音乐教育专业为核心,涵盖钢琴、声乐、器乐方向。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包括钢琴、声乐、器乐、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制作等。在艺术学理论博士点招收音乐史理论及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的博士研究生。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中拥有接收音乐学博士后的资格。
  音乐系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机构包括:音像室、MIDI实验室、音乐艺术演出团、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影视音乐研究中心等。
  音乐系教学的主干课程有:中外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世界民族音乐、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计算机音乐、音乐表演教育(钢琴、声乐、器乐)等专业课程;合唱、室内乐等公共选修课程。学分包括艺术实践、舞台艺术实践、个人音乐会与毕业音乐会等。
  近年来音乐系大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现已举办三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音乐周,邀请到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意大利、加拿大等著名音乐学者和表演艺术家举办专题讲座、大师课、专场音乐会等。音乐系教师代表团多次出访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奥地利、新加坡等国际一流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学生们先后出访美国、加拿大、英国、北欧等多国交流演出并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同台举办合唱音乐会。每年与国际知名院校有艺术交换生的互换访学项目,为学生们开阔艺术国际视野。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定期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兄弟院校举办学术研讨会与研究论坛,主持省部级、学校教改项目,参与国务院委托项目以及其他省市的社科项目。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出版了音乐系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论文集和一本国际影视音乐研究论文集。
  音乐系科研和教学实力目前位居全国音乐舞蹈学科排名第四位,表演专业教学成果优异。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教育部举办的“珠江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钢琴演奏第一名;连续两届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神州唱响”高校声乐展演比赛金奖和银奖;在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第三届琵琶比赛中获青年组金奖和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比赛文华艺术院校演奏奖。在2013、2015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和第三届中国音乐—“小金钟”长江钢琴全国钢琴比赛中荣获金、银、铜奖。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珠江”恺撒堡钢琴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比赛荣获一、二、三等奖。近年来,培养的学生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举办的钢琴、声乐和器乐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每年有大批毕业生赴美国、英国、德国等知名艺术院校继续深造,在专业领域获得国际认可。
  音乐系在社会服务方面也承担起“智库”作用。自2015年开始,音乐系承担了北京市“高参小”项目,教学研究涵盖了海淀、朝阳、昌平、顺义四个区的10余所学校的55个班级,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受到项目校和北京市教委的一致好评。